关于航天的商业化
在人类的走向这篇Blog中,有一点我是这么说的:
如果载人航天和近地空间技术成本足够低廉,旅游业会带动空间站的食品、物流、住宿行业,进而产生完整的经济体系。当这个空间站的经济体系在国际法的框架下束缚太多之后,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国家或者新的政权。这个政权很有可能会重塑整个地球的政治格局。
关于航天事业的商业化,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和想象的地方,这里可以详细展开一下。
首先的前提是,在目前的商业社会下,如果载人航天没有足够多的商业利益,就不会形成自发的行为,早期只能国家主导(包括火星探测、深空探测等等)。一个领域需要有Break Through的进展(像近30年的互联网一样),必须要有足够的商业利益,驱使着整个社会资源往这里面投入。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有足够的商业利益驱使大家都去做移民火星的事情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可能性。
-
人类永生的实现,带来的资源的紧缺。随着基因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奇点临近》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奇点到来的时间是2045年左右。那个时候科技的发展带来人类的永生、机器和人的结合等等使得当下所有的伦理学都失效。这个称为奇点。
而当人类永生实现之后,地球资源逐渐紧张,太空资源对比之下可能会逐渐变的廉价。这个时候是太空商业化最好的时候之一。 -
太空独有,但地球不可或缺的资源的发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如果在小行星带上开采氘氚的成本低于在地球上合成的成本时,太空采矿技术自然会被商业驱动起来。
-
近地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当近地太空旅游业的成本低到飞机成本时,类似巴厘岛、龙目岛的开发计划自然会得到商业的支持,随之而来的是商品的销售、垃圾处理、旅游住宿等等项目的跟进。这也可能成为一个跳板。
-
一些Break Through的新技术的发现,比如曲速、量子隐形传输、虫洞的可控、反重力的可控等等。这些会根本的改变人类的面貌。比如,如果虫洞成为可能,去火星和去隔壁房间一样,那么中间的载人航天成本或许会降低到忽略不计。
之所以会这么思考,我们可以参考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有商业利益的趋势带来的地理大发现,才能成为持久撬动西方世界的杠杆;正式因为殖民能带来商业利益,西方才会有殖民地的出现。
同样,如果移民火星终于有了商业利益,火星才会出现人类的殖民地。不过,之后“星际人”和“地球人”的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参照近代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发展。
-
第一代火星人或者太空站人,很好理解地球是他们的母星。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时候,究竟是火星是他们的母星,还是地球是他们的母星?在抗战胜利后百万被遣返回日本的3代居民来说,他们是满洲人还是日本人?身份认同的问题会成为与地球的第一个矛盾。
-
第二个矛盾是国籍的问题。星际居民就是是“中国人”,还是“地球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利益冲突,他们不仅会对地球的认同弱化,也会对国家的认同弱化。(参照英裔美国人和徳裔美国人)因此最终走向独立不可避免。
-
第三个矛盾会伴随着殖民地经济生产的自给自足发生。当殖民地的经济根本强烈的依赖于地球时,并不会产生强烈的独立倾向;但是当殖民地自我的经济能力逐渐自己自足的时候,关于纳税、法律、财务的问题的暴露,会带来殖民地的反抗运动,正好比1776年的美国独立运动一样。
曾经看到有美国公司正在尝试实现小行星采矿的商业化,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这依赖于新能源的发现或者新材料的广泛使用。目前10年来看,由近地载人航天的旅游项目带来的商业重点的转移似乎可能性更高。
当然,所有一切必须要建立在,人类在产生星级移民前,没有被自我指数型发展带来的毁灭风险所毁灭掉。所以,星际移民目前对于全人来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集体灭亡风险的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