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与素质教育

最近一直在读毛选。其中毛选第一卷有一篇就是《矛盾论》,当时是为了解决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问题而写的,从哲学角度上给大家的分析和思考方法。这个写于 1937 年 8 月「七七事变」之后,针对为什么要和国名党联合,要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思想的高度上给予了解释。

之前我在提到看《邓小平时代》,最感慨的就是伟人们都善于从千丝万缕中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再一杆子插到底,牵引出所有的解法。同样,当前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PBL 的思路,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问题当中,矛盾论的思想是最有助于帮我们找到那一个核心因素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个点其实不需要阐述太多,万事万物都有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且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主要矛盾是: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本质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我们核心抓住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件事情。

改革开放 40 年后,2017 年,我们国家的矛盾发生了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依旧是内部矛盾,但整个重心就会落入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是一个方面,兼顾公平则是另一个方面。如果在当前我们对社会矛盾认知上面,没有和中央高度共识,自然就不可能站到下一个高度去思考,也无法抓住下一波的浪潮。

矛盾的特殊性就意味着不同的矛盾是不一样的,解决发展生产力的矛盾,和解决不平衡发展的矛盾,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个就是毛泽东后面总结出来的,包括邓小平发扬光大的核心四个字:

实事求是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个最主要的就是在千丝万缕中找到当前的主要矛盾。比如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定义,意味着政府最主要的注意力就在这一对矛盾的处理上面。

同样,对于素质教育,也有很多的矛盾。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矛盾、企业之间的矛盾等等。如果我们提出假设,企业本质是为用户、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那最主要的矛盾还是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找到这个矛盾点,可能是我们 60% 以上注意力应该放的地方。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是成对出现的。比如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当然是落后生产力,因此国家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供给侧,也就是提高生产力。因此改革开放后,放在需求侧,也就是物质文化需求究竟是什么,虽然政府在关注,但是不是其关注的最重要的东西,政府的考核曾经也是以 GDP 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这个 OKR 拆解从上到下是完全一致的。

同样,落到素质教育当前的情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是需求还是供给?企业的重心放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放大器的效应是完全不同的。

孙子兵法也强调,「先胜后战」。在开战之前,一定要把矛盾分析清楚,矛盾的方面也分析清楚,剩下的出兵只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为了让自己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当中,先分析再找到关键破局点的意义会比战术上的勤奋重要的多。